嘉峪关西玉工艺品有限公司

嘉峪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·嘉峪关石砚

  早在一千多年前,我们的祖先就用嘉峪石制作砚台。嘉峪关砚台,又称嘉砚,产于甘肃省嘉峪关市的嘉峪山(黑山)。此山海拔2799米,是嘉峪关最高峰,属残丘地带。山后有峡,峡中溪流蜿蜒,长达百余里,两面黑岩壁立,分青、绿、黄、赤、紫诸色,色泽绚丽,质理润泽,为制砚上等良材。

QQ图片20190517150556.png

  嘉峪关石砚因材施艺、因色构图,其制作工序繁多。

  嘉峪关石砚的样式端庄厚重、古朴典雅、风格独特、工艺精巧,花色品种有三边雕花砚、池头雕花砚、杂形雕花砚、自然雕花砚、素砚等五大类。有圆、椭圆、正方、长方等各种形状,各种图案形状无论拟人状物、比鸟喻兽、类山临楼,均形象逼真,栩栩如生。这些精美绝伦的嘉峪关石砚,远销国内外,是国际市场上享誉极高的珍品。


主要特征


原料特征:砚石质地润泽,色彩绚丽,青、绿、赤、黄等条纹的石料,为制砚上等良材。QQ图片20190517151036.png

工艺特征:制作工序繁多,有采石、选料、下料、设计、制坯、开膛、合口、雕刻、打磨、上光、配盒等工序。

产品特征:嘉峪关石砚充分利用天然形成的石块,经过巧妙的构思,精雕细刻而成。它古朴典雅,精美无比。


历史渊源


  嘉峪关石砚是我国最古老的石砚之一,早在1700年前,我们的祖先就用嘉峪石制作砚台。《敦煌杂钞》中载:“嘉峪山,石可做砚”,石呈青、绿等五色,且具有体质润泽、既不废笔又不废墨之特点,为一时之佳砚。梁披云《中国书法大辞典》中载:五十年代初期,在兰州明嘉靖年间兵部尚书彭泽(字济物,兰州人)的墓葬中出土一方仿古琴单砚,砚背铭刻“嘉峪石砚”,该石砚长18.5厘米,宽7.5厘米,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,砚为古琴形。

QQ图片20190516100714.png

主要价值


历史价值:我国现存最早的砚是战国至秦初的墓葬中发现的,而砚作为研磨器而存在则要追溯到新石器时代,属彩陶文化中仰韶文化时期的遗物。直到汉代,砚仍然留有研磨器的影子,但已趋成熟,经隋唐、两宋、元明清的不断发展而成体系。嘉峪关石砚的制作,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。以其自身的特点,为书法艺术的流传,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文化价值:嘉峪关石砚

QQ图片20190517151431.png

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,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项。砚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史,我国是东方文明古国,在几千年漫长的发展中,逐渐偏重于向欣赏的方向发展,使之逐渐成为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艺术品。

工艺价值:嘉峪关石砚的制作工艺是中国最传统的民间工艺,它采用打磨雕刻等纯手工技艺对石料进行制作,每道工序手法细腻,精确度高。这些生产技艺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,且难以为现代技QQ图片20190517151637.png术所替代。

经济价值:它具有很高额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,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珍贵礼品。


传承保护


一般情况下,嘉峪关石砚从选料、设计到雕刻都是一个人完成的。所以,石砚艺人的培养非常不易,不仅要对石材有感觉,还要有绘画的才能,更为重要的是,他必须能耐得住寂寞。但是石砚雕刻既费脑力又费时间,现在大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干。目前从事石砚雕刻的这些艺人一旦流失,将会导致石砚雕刻艺人的断层,想要再培养下一代的人才是非常困难的。

嘉峪关石砚面临的困境也引起了市上有关部门的重视。为深入挖掘石砚制作的传统手工艺,嘉峪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认真普查、收集资料、建立档案;为传承石砚制作工艺提供帮助,鼓励嘉峪关石砚制作走产业化发展之路;通过生产、流通、销售等方式,使嘉峪关石砚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,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。

QQ图片20190517152318.png